时间: 2025-04-22 01: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58:49
离心忽忽复凄凄,
雨晦倾瓶取醉泥。
可羡高僧共心语,
一如携稚往东西。
心情忽然变得凄凉,
雨天朦胧,酒瓶倾倒,醉意满溢。
令人羡慕的是高僧与我交谈,
就像带着小孩一起走东西一样亲密。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高僧"一词可以联想到佛教文化中僧侣的智慧与宁静。唐代社会对佛教的尊重和崇拜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诗、文、词三方面的成就闻名。杜牧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百态,关切社会时事。
《醉后题僧院》写于杜牧晚年,可能是在一次游历寺院时,受到环境和心境的影响而作。此时,杜牧的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纷扰的思考,同时也渴望与高僧交流,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抚慰。
《醉后题僧院》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雨天和醉意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诗的开头,诗人以“离心忽忽复凄凄”切入,直接展现了他内心的烦恼与忧伤。雨水的晦暗与心情的低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醉酒的状态,“雨晦倾瓶取醉泥”,这里的“醉泥”不仅是酒的意象,更暗示了心灵的迷醉与失落。在这种状态下,诗人却发现了与高僧的交流是多么令人羡慕,这种心灵的共鸣和对话让他感到温暖与安慰。最后一句“一如携稚往东西”,则进一步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对简单纯真的渴望,也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对宁静心灵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他人的羡慕,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与对精神寄托的渴望。诗人通过与高僧的交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理解,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生命简单快乐的向往。
诗中“离心”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高僧的态度是?
“携稚”中的“稚”指什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杜牧的《醉后题僧院》更注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自我陶醉。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差异,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