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0:4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0:40:42
踏莎行 十二月二日 其二
作者: 卢青山
衰草侵天,层云不渡,萧萧北浦连南浦。
黄昏细雨自春寒,何堪落向长冬暮。
漫说将来,但从前数,锦笺费尽无谁与。
梅花细摘更无聊,依然抛向江流去。
全诗翻译: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凄凉景象。衰败的草木侵入苍穹,厚重的云层无法穿过,北岸与南岸的河流在萧瑟中连接。黄昏时分细雨如春寒般袭来,令人感叹无奈,落入漫长的冬夜。诗人漫谈未来,却只回忆过去,曾经的美好在锦笺上已耗尽,却无人分享。梅花被细心摘下,更显得无趣,最终还是被抛向江流,随波逐流而去。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和坚韧的精神,尤其在严寒的冬季中开花,突显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为特点,反映出当代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正是人们感受到寒冷与孤寂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和对过往的反思。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冬气息,诗人通过对北岸与南岸的描写,将自然的凋零与内心的孤独结合在一起。诗中“衰草”、“层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气候,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随着黄昏的细雨,诗人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去的怀念与遗憾。尤其是“锦笺费尽无谁与”,更是直指人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
结尾的“梅花细摘更无聊,依然抛向江流去”更是一种无奈的自嘲,梅花的孤高与无聊的抛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力把握和对过往的惋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人深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衰草”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孤独感?
“锦笺费尽无谁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