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长门》

时间: 2025-07-31 05:27:42

诗句

长门闭定不求生,烧却头花卸却筝。

病卧玉窗秋雨下,遥闻别院唤人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27:42

原文展示:

长门闭定不求生,
烧却头花卸却筝。
病卧玉窗秋雨下,
遥闻别院唤人声。

白话文翻译:

长门紧闭,我已经不再求生,烧掉了头上的花,卸下了琴弦。病卧在玉窗下,秋雨潺潺,远处听见别院里有人在呼唤的声音。

注释:

  • 长门:指的是长门的门,象征着隔绝和封闭。
  • 头花:指的是头上的装饰花,传统上用于女性打扮,表示对生活的放弃。
  • :古代乐器,象征着乐趣与生活的美好,此处卸去意味着对生活的放弃。
  • 玉窗:窗子的形状和材料,象征着高贵与细腻。
  • 秋雨:象征着凄凉与孤独的情绪。
  • 别院:远处的院子,可能暗示着曾经的热闹与现在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约750-830),字子建,唐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生活的细节,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或许是因为经历了生活的变迁,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长门》是一首充满了孤独和凄凉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长门”的闭合,暗示了内心的封闭与绝望。诗人以“烧却头花卸却筝”的形象,象征着对生活的放弃,描绘了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反映出对过往的无奈与痛苦。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疏离感。

“病卧玉窗秋雨下”,这句描绘了病态与凄凉的景象,玉窗的高贵与秋雨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一句“遥闻别院唤人声”,在孤寂中引入了外界的音响,似乎是对往日热闹的追忆与渴望,却又显得无比遥远,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对生活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隐秘而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门闭定不求生:长门紧闭,已不再追求生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绝望。
    • 烧却头花卸却筝:象征性地放弃了曾经的美好与乐趣,显示出一种放逐自我的状态。
    • 病卧玉窗秋雨下:在病痛中独自躺着,窗外秋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遥闻别院唤人声:远处传来呼唤声,似乎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增加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花”和“筝”比作生活的乐趣与美好,使情感更加直观。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秋雨似乎有情,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长门:象征隔绝与内心的封闭。
  • 头花:代表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 :象征音乐和生命的活力。
  • 秋雨:传递凄凉与孤独的情感。
  • 玉窗:象征高贵与脆弱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长门”象征什么? a) 希望
    b) 隔绝与封闭
    c) 开放与自由

  3. 诗中提到的“头花”和“筝”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病痛与孤独
    c) 美好与回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长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但王建更为直接地表达了生死的无奈,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景物描写传达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开窗 闭门 润屋 偶书 十里烟笼 寄华山司空侍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卦 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痴不聋 舌字旁的字 包含凑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开国元老 弓字旁的字 赀帛 家谕户晓 来开头的成语 淑质 鸟字旁的字 群雄逐鹿 嘉宠 打细 雕虫篆刻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