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37
渡辽水
作者: 王建 〔唐代〕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过辽水,这次去咸阳要走五千里。
来时我的父母知道这是生离死别,
又重新给我穿上衣裳,仿佛是在送我去死。
也有白骨归回咸阳,家家户户都在写着故乡的名字。
身处此地应该没有再回来的日子,
我停马观看辽水的岸边。
王建,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于公元730年,卒于公元794年,王建长于边塞,作品多描写边疆生活和士兵的心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渡辽水》写于王建出征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父母的愧疚之情。诗中反映了士兵在战场上面临的生死考验及对离别的无奈,体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哀与思乡之情。
《渡辽水》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边塞诗,展现了战争带给士兵的苦痛与思乡之情。诗人开篇即以“渡辽水”引入,辽水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心灵的隔阂,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描绘了父母对他出征的忧虑,重著衣裳的举动仿佛是在送葬,塑造了一幅生离死别的悲惨画面。此外,诗中提到的“白骨归咸阳”更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透过“白骨”一词,诗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句“驻马相看辽水傍”,诗人通过停下马来细看辽水,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无法回归的惆怅,极富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真实的生活场景,向读者传达出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控诉,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战争与思乡的深刻描绘,揭示了士兵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唐代士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家庭的眷恋。
王建在《渡辽水》中提到的河流是:
A. 长江
B. 黄河
C. 辽水
D. 淮河
诗中提到“重著衣裳如送死”是什么意思?
A. 父母为孩子准备衣物
B. 亲人的担忧
C. 出征的危险
D. 以上皆是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
A. 战争的英雄主义
B. 对故乡的思念与战争的无奈
C. 个人的奋斗
D. 对未来的展望
答案:1. C 2. D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