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画赞》

时间: 2025-05-04 10:11:19

诗句

虽则丹青妙,其如齿发衰。

远孙元未识,认作古钟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1:19

原文展示:

刘克庄的《画赞》原文为:

虽则丹青妙,其如齿发衰。
远孙元未识,认作古钟馗。

白话文翻译:

这幅画虽然技艺高超,但与我年老的容颜相比,却显得苍老无力。我的后代孙子还未曾见过他,竟然把他误认作古代的钟馗。

注释:

  • 丹青:指的是绘画,丹青是古代画家的代称,丹是红色的颜料,青是青色的颜料。
  • 齿发衰:指的是年纪大了,牙齿和头发都开始衰老。
  • 远孙:指的是后代的孙子,通常是比较远的孙子。
  • 钟馗: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鬼神,专门捉拿鬼怪,民间信仰中钟馗形象威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雪窗,晚号梦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豪放,常常表达对国家兴亡、个人抱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借助对绘画的赞美,反映自己对年华逝去、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后代的无奈和失落。

诗歌鉴赏:

《画赞》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通过对画作的赞美,巧妙地引出作者对人生衰老的思考。开篇“虽则丹青妙”,表达了对画技的赞美,然而随之而来的“其如齿发衰”则是对自己衰老的直白感叹。通过对比,展示出画作的美妙与自己老态的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无奈。

接下来的“远孙元未识,认作古钟馗”则更进一步反映了作者对后代的忧虑与失落。他的后代对古代人物的误解,象征了文化传承中的隔阂与失落。作者以钟馗的形象作比,暗示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意,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对传承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则丹青妙:即使绘画技艺高超,指的是画作的精美。
  • 其如齿发衰:与自己年老的容颜相比,尽管画作美丽,但自己却逐渐衰老。
  • 远孙元未识:我的后代孙子甚至还未见过这些历史人物。
  • 认作古钟馗:误把画中的人物当作古代的钟馗,反映出知识和文化的隔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画作的美妙与自身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典故:提到钟馗,增添了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个人衰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青:象征艺术与美的永恒。
  • 齿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钟馗: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赞》的作者是?

    • A. 陶渊明
    • B. 刘克庄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远孙元未识”是什么意思?

    • A. 孙子认识历史人物
    • B. 孙子对历史人物的误解
    • C. 孙子非常聪明
    • D. 孙子不喜欢历史
  3. “虽则丹青妙”中“丹青”指的是什么?

    • A. 诗词
    • B. 音乐
    • C. 绘画
    • D. 舞蹈

答案:

  1. B. 刘克庄
  2. B. 孙子对历史人物的误解
  3. C. 绘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画赞》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衰老与文化传承的隔阂,而陆游则更注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宿白鹿洞贯道溪畔 清平乐 舟宿水仙墩 清平乐 其八 清平乐 其六 仙香 清平乐 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平乐 其四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贺赵宅子晬 清平乐 砖窑上看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如法砲制 粥糜 松溜 怜我怜卿 聿字旁的字 泷冈 氓獠户歌 包含业的词语有哪些 流结尾的成语 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枕心 分工合作 白字旁的字 飞幌 卜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自愧弗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