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3: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34:44
漳水不灌邺,不知几何时。
后世有史起,乃能为可为。
余尝怜洺民,舄卤半不治。
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
高议不同俗,功成人始思。
夫子到官日,勿忘吾此诗。
漳水没有灌溉邺城,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后来的历史才能记录这一切,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曾经怜悯洺州的百姓,他们的土地有一半是盐碱地,无法耕种。
我觉得漳水可以引入这里,但却被那些闲谈者所嘲笑。
高明的议论与当地的风俗不同,真正的功业往往是在思考之后才能实现。
老师您到任的那一天,请不要忘记我写的这首诗。
这首诗不仅是对洺州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地方治理的深刻反思。王安石通过对漳水不灌的现状表达了他对洺州民生的忧虑,诗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的开头通过“漳水不灌邺”引出对水利问题的关注,这不仅是对具体问题的追问,也是对历史的沉思。接着王安石指出,后世有史可记,意味着真正的治理成果需要时间的检验。他对洺州百姓的怜悯之情以及对土地贫瘠状况的描述,突显了他对民生的关怀。最后,他以劝诫的方式告诫将来的官员要铭记这首诗,表达对更好治理的期望。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反讽手法,通过对洺州的现状与治理理想的对比,突显了治理的重要性;同时,"谈者嗤"反映了对空谈的讽刺,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洺州百姓的关怀、对水利治理的重视,以及对未来治理的期望,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热爱。
诗词测试:
漳水不灌邺,说明了什么问题?
“余尝怜洺民”中“怜”字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谈者嗤”指的是?
答案: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