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4:41
劳农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江浙膏腴动渺然,
惟闽硗薄少平川。
可怜老子扶凋邑,
绝似吾民垦瘠田。
稍喜一犂翻宿雨,
聊为三爵礼高年。
太平主相调元气,
春在桑畦麦垅边。
这首诗描绘了江浙地区的富饶与闽南地区的贫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农民辛劳的同情以及对农田贫瘠的忧虑。诗人感慨老父亲在凋零的乡村中辛苦支撑,仿佛是他自己在耕作贫瘠的土地。尽管偶尔有一犁翻动过的雨水带来些许希望,然而农民们依旧在辛勤努力,渴望丰收。最终,诗人寄希望于太平的朝政能够恢复百姓的生机,春天的气息将会在桑树和麦田的边缘重新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友直,号知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民生疾苦,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农民生活艰难,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注,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劳农二首》是一首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江浙与闽南的土地状况,表现出诗人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开篇“江浙膏腴动渺然”,便点明了富饶的江南与贫瘠的闽南形成鲜明反差,勾勒出诗人对土地和农民生活的敏锐观察。接下来的“可怜老子扶凋邑”,则触发了诗人对父亲和乡土的深情怀念,表现出对家庭与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虽感到一丝喜悦,但这种喜悦是微弱而短暂的,反映出农民生活的不易与希望的渺茫。最后通过“太平主相调元气,春在桑畦麦垅边”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治国者的期待,渴望在安定的政治环境下,农民能够迎来丰收的春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关注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劳与贫困生活的同情,对理想政治的期待,以及对农村未来的美好愿景,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浙”地方以什么特征著称?
“可怜老子扶凋邑”中“老子”的意思是?
诗中“太平主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