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2:10
水调歌头·落日几呼渡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
有时来照清浅,鬓云似潘安。
一曲亲蒙君赐,两岸更无人迹,
惟见鹭飞还。
隙地欠栽接,蕉荔杂黄丹。
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
旁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
翁意在乎林壑,客亦知夫水月,
满腹贮清寒。
赋咏差有愧,赤壁与滁山。
落日时分,几声呼唤渡船的声音传来,
美好的黄昏时刻总是让我留恋不舍。
有时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清澈的水面,
我的鬓发仿佛像潘安一样。
一曲佳作是您赐予我的,
两岸再没有人迹,只见孤鹭飞归。
空闲的地方还没能栽种,
蕉树与荔枝杂乱生长,夹杂着黄花丹。
柳树已经稀疏,松树尚在幼年,
担心会被风雨摧残。
旁人笑我这痴迷的打算,
钥匙的保管显得多余而闲散。
老翁在乎的是山林的美景,
而我也明白那水月的意境,
心中满怀清冷的思绪。
写赋吟咏让我感到惭愧,
赤壁的壮观与滁山的秀丽。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忠,号天柱,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其作品广泛,擅长诗、词、曲。他的诗风清新而奔放,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水调歌头·落日几呼渡》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多次经历战乱,心中充满对家国的忧虑与思考。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开篇以“落日几呼渡”引入,表现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孤独感,令人浮想联翩。诗人描绘了清澈的水面和恬静的黄昏,伴随着孤鹭的飞翔,渲染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
在词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隙地欠栽接”,表现出他对世间繁华的淡泊与无奈,蕉荔杂黄丹的描绘则揭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诗人对松树的幼小与脆弱的担忧,也暗示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最后,诗人提到“不觉赋咏差有愧”,道出他对创作的自省与自责,流露出一种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困惑。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哲理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落日”象征着什么?
“鬓云似潘安”中的“潘安”指的是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