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46
蓼虫事业无余习,
刍狗文章不更陈。
隐几自怜居丧我,
倨堂谁觉似非人。
难堪藏室称中士,
祗合箕山作外臣。
尚有少缘灰未死,
欲持新句恼比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深刻自省与无奈。诗人感叹自己在诗词创作上已无所习得,像蓼虫一般无所事事;而对比之下,自己所写的文章又显得平淡无奇,难以与他人相提并论。隐居在书房中,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怜悯,仿佛在世人眼中已不再是人;在藏书的屋子里,无法被称作中士,只能勉强自比箕山的外臣。尽管心中仍留有一丝创作的余地,但新句创作的愿望却让他与邻居产生了些许摩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散文著称,强调“文以载道”。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怀疑,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诗中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无奈。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自我贬低,但实际上深藏着王安石对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蓼虫事业无余习”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在诗词创作上的无能为力,反映出他对自己的失望。接着提到的“刍狗文章不更陈”,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嘲,显示出一种由衷的谦卑。
而“隐几自怜居丧我”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感慨即使隐居于书房,依然无法逃避世俗的眼光与评价。王安石在这里表现出了他对当今社会的疏离感,虽然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与追求,但在现实中却感到无所适从。
“难堪藏室称中士”和“祗合箕山作外臣”则表现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审视,虽然内心仍渴望成为有德之士,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政治与社会中的尴尬地位。最后两句“尚有少缘灰未死,欲持新句恼比邻”则展现了虽然诗人的创作热情未消,但现实的阻碍使得他难以与邻人沟通,形成了一种隔阂。
整首诗在意象、情感和语言上都表现出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王安石心中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苦涩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以及对社会与自我的认知与挣扎。王安石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展现了深刻的自省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
诗词测试:
王安石在诗中用“蓼虫”来比喻什么? A. 事业有成 B. 无所事事 C. 隐士生活 D. 文采飞扬
诗中提到的“刍狗”指的是: A. 高雅的文章 B. 粗陋的文章 C. 诗人的朋友 D. 自然景色
“隐几自怜居丧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失落 C. 幸福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蓼虫》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的诗更加关注于个人的无奈与失落,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蓼虫》这首诗的深意和王安石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