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42:59
卜居
作者:白居易
游宦京都二十春,
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
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
敢辞湫隘与嚣尘。
在京都游历做官已经二十个春天,
贫困中无处可以安身立命。
我常常羡慕蜗牛也有自己的家,
不如硕鼠能够随时找到藏身之处。
我只求能在锥头地上立足,
免得像一根漂流的木头和木偶一样。
只要我的小屋心里觉得足够,
何必在意小巷的狭窄与喧嚣的尘土。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疾苦,倡导社会正义。白居易的作品广泛,除了诗歌,还涉及散文、乐府等。他的诗歌风格在唐代盛行,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卜居》写于白居易在官场浮沉的时期,虽然身处京都,但却感到生活困窘,心中渴望有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卜居》是白居易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蜗牛和硕鼠的描绘,表达了对居所的渴望和对生活安定的追求。诗的前两句直白地揭示了作者在京都的游宦生涯,虽然身在繁华之地,却因贫穷而无所依靠,令人深思。接下来的几句则以蜗牛的安居和硕鼠的灵活生存为对比,表明即使是微小的生物也能找到生存之道,而自己却连一个稳定的居所都无法拥有,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羡慕。
在最后几句中,作者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感,宁愿选择在狭小的空间中安身,也不愿意成为失去归属的人。他的内心渴望简单而安宁的生活,表现了对世俗的淡泊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使人感受到白居易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安稳生活的真诚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安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身困境的反思,突出了内心的满足感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京都做官多少年?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诗中提到的象征安稳居所的生物是?
A. 燕子
B. 蜗牛
C. 硕鼠
D. 蛇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渴望权力
B. 追求财富
C. 内心满足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卜居》和王维的《终南山》均表现了对生活环境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关注贫困与安稳的对比,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超脱。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感悟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