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8: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8:20:47
惆怅重阳日,空山野菊新。
蒹葭百战地,江海十年人。
叹老堪衰柳,伤秋对白蘋。
孤楼闻夕磬,塘路向城闉。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感到惆怅,空旷的山中盛开着新鲜的野菊。
在战斗过的土地上,蒹葭摇曳,像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而在江海之间,我已经漂泊了十年。
我叹息自己年老,像衰败的柳树,感伤秋天的白蘋孤独地伫立。
在孤独的楼阁中,听到傍晚的磬声,沿着塘路朝城门走去。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习俗,象征着长寿和辟邪。诗中的“蒹葭百战地”可联想到《诗经·蒹葭》,其中的意象传达了离别和思乡的情感。
作者介绍:李嘉祐,唐代诗人,以其优美的抒情诗著称。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结合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九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孤独。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本应是团圆和欢乐的时刻,但诗人却在此时感受到无尽的孤独与悲凉。诗的开头“惆怅重阳日”,直接点明了主题,接下来的“空山野菊新”则在对比中增添了一份清冷。空山中的野菊,虽坚韧而美丽,却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蒹葭百战地,江海十年人”中,诗人用蒹葭作为象征,暗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磨难,十年的漂泊使他愈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这一段文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沉重回忆。
“叹老堪衰柳,伤秋对白蘋”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衰老的柳树与孤独的白蘋都是对生命逝去的无奈与哀伤。最后一句“孤楼闻夕磬,塘路向城闉”则在宁静中蕴含着诗人的思考与期盼,夕磬的声音仿佛在召唤着他回归,塘路的方向则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李嘉祐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重阳日”指的是:
A. 农历九月九日
B. 农历八月十五日
C. 农历十月十日
“蒹葭百战地”中的“百战”最可能指:
A. 年龄
B. 战争经历
C. 旅行次数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与庆祝
B. 孤独与惆怅
C. 兴奋与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