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23: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37:05
九日送人
作者: 李嘉祐 〔唐代〕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
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
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美丽景象。晴朗的天气让人想起重阳,站在高台上感到对远方故乡的思念。湖水清澈,映出千家万户的倒影,雾气缭绕,笼罩着四周的山峦。随着节日的到来,岁月渐长,身边的朋友也渐渐变老,惊讶于寒冷的天气使得菊花已经半黄。在席间愁苦地为这次离别而感到难过,未曾离别,眼泪已湿透衣衫。
作者介绍: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见称,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及情感的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此时,诗人可能正面临离别,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
这首《九日送人》展现了李嘉祐对重阳节的细腻感受与对离别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重阳节的晴朗景象,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站在高台上,诗人不仅感受到眼前的美景,更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转向眼前的水面,清澈的水面倒映出千家万户的景象,象征着团圆与和谐。然而,接下来的“雾卷四山长”则暗示了离别的阴影,雾气笼罩四周,象征着模糊与不确定的未来。
在对节日的感叹中,诗人意识到朋友年华已逝,已然变老,惊讶于菊花的半黄,暗示凋零与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愁苦,未别已沾裳,眼泪早已流下,这不仅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清新而忧伤的笔调,描绘了重阳节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惆怅,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水澄千室倒”中的“千室”指的是什么?
诗中“未别已沾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