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51
《鹊桥仙》
作者: 吕惠如 〔清代〕
钟声远寺,鸡声近陌,曙色渐分林罅。
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
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
远处寺院的钟声传来,近处传来鸡鸣,晨曦渐渐照亮树林的缝隙。
秋天的云彩不知飞向何处,正好树叶在亭子旁缓缓落下。
瑶阶上凉露湿润,瑶窗外的明月映照,一片景象融合成淡雅的气氛。
清晨来临,无处寻找吟咏的灵魂,想必是和西风一起化为无形了。
本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瑶阶”、“明月”等,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描绘清幽、高雅的环境。
作者介绍: 吕惠如,清代女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具有浓厚的女性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在清代,时代背景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性开始参与文学创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鹊桥仙》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远处的钟声和近处的鸡鸣,形成了一个宁静却又充满生机的清晨画面。随着晨光的到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秋天的云彩和树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这一句通过瑶阶和瑶窗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早晨的清新,创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视觉与触觉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虽然外界的景色美丽,但内心的吟咏却无处可寻。这种矛盾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深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视角。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外部环境,还深刻反映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测试:
诗中“鸡声近陌”意指什么?
A. 鸡鸣声远
B. 鸡鸣声近
C. 鸡声无声
D. 鸡声未闻
诗歌所描绘的时间背景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瑶阶凉露”中“瑶”字的含义是什么?
A. 美好
B. 贵重
C. 清凉
D. 透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