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3:58
孤秀峰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独特美丽的桐树,它矗立在高峰之上,亭亭玉立,超出众多的树林。春天的阳光洒在树影上,像凤鸟飞舞,秋天的月光映照着树影,仿佛在玩弄着圆形的月亮。桐树高耸入云,映照着遥远的龙门,双双依偎的桐树在深邃的玉井旁显得格外迷人。即使没有人把它的木材用来做炊具,谁能说它不值得被弹奏成美妙的琴声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峤(约 772—842),字廷秀,号岘山,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与七言诗,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常常以诗歌抒发情感,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峤的《桐》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优美诗篇。诗中以桐树为主线,展现了它在春秋季节的不同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桐树的赞美。孤独而秀丽的桐树,像一位出众的女子,屹立在众多树木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春光中,桐树的影子如同凤鸟翩然起舞,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而秋月下,圆月的影子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桐树的独特之美,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更是将桐树的价值提升,让我们思考自然的意义与人类的感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强调了桐树在自然界中独特的地位,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峤的《桐》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凤影”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