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5:16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往昔的愁苦使我头发变白,谁能知道我的衰老并未完全显现。眼看一切都应该要凋零,却无可奈何变成细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特定典故,但蕴含了对人生无常、衰老和哀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他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感发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经历人生诸多磨难,感慨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反映了他对衰老与死亡的思考。
《感发落》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在简短的四句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衰老无奈的深刻体会。开篇提到“昔日愁头白”,令人感受到诗人因忧愁而导致的白发,既是对自身衰老的直接描述,也是对人生苦楚的隐喻。接着,诗人自问“谁知未白衰”,表达了对他人无法理解自身痛苦的无奈与孤独感。
诗的后两句“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更是将这种无力感推向高潮,似乎一切都在衰败与消逝中,唯有无奈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却又无法改变现状。这里的“丝”不仅指代细微的东西,更是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细腻而又脆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对衰老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在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反思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邃,使得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显得格外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诗人对衰老与死亡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悲剧的无奈和不甘。情感基调是深沉而略带哀伤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昔日愁头白”指的是什么?
“无可变成丝”中的“丝”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感发落》与李白的《庐山谣》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