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7:14
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
唐代:白居易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
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十年来我与你相别,常常听到新蝉的鸣叫。今年我们再次相聚,在洛阳城里一起听蝉声。蝉鸣声中知道林子是多么宁静,听到这声音时感到景色是多么清新。凉风忽然轻轻吹来,秋天的思绪先于秋天而生。站在残开的芙蓉花旁,走在老槐树的阴影下。虽然没有孤独的怨恨,却依然激起了长久的情感。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耳朵没有失聪,年年都能听到这个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誉为“诗王”。他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内容涉及政治、民生、爱情等,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开成二年(837年),当时白居易与友人梦得重逢于洛阳,因蝉鸣而引发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蝉鸣为引子,回忆与友人梦得十年的离别,情感真挚而细腻。诗人通过蝉声的聆听,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运用了“凉风”、“残槿花”、“老槐”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特别是“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执着,尽管生活中没有孤独怨恨,依然心中充满了情感的温暖。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秋意,正如诗人所感受到的那样,凉风拂来,思绪随之而起,既有对过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既富有音乐性,又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
十年来与朋友分离,常常听到新蝉的鸣叫,唤起对友人的思念。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
今年终于能和朋友一起聆听蝉声,重聚于洛阳这座城。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在蝉鸣的嘈杂中,知道林子是多么宁静,听到声音时,感受到景色是多么清新。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凉风忽然轻轻吹来,带来秋天的思绪,似乎提前感受到秋意。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
站在残开的芙蓉花旁,走在老槐树的阴影下,描绘出宁静的夏秋交替的景象。
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
尽管没有孤独的怨恨,心中却依然激荡着长久的情感。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耳朵没有失聪,每年都能听到这动人的声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重聚时的欣喜与对往昔的怀念,透过蝉鸣引发出深厚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凉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秋天的清凉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怨恨
B. 思念
C. 幸福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