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3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30:55
作者: 潘静淑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槛外长江,锁一线蜿蜒曲折。
最好是两岸金汤,千寻石壁。
青眼茫茫无限感,怒涛滚滚何时歇。
趁今朝缘会且登临,天风急。
兴亡系,英雄业。
须弥事,凭谁说。
伫燕子矶头,此心空阔。
但见沙鸥争扑鹿,不知明月常圆缺。
叹江山几许往来人,多轻别。
在窗外的长江,像一条蜿蜒的丝带锁住了视线。
两岸的美景如同金汤,千仞的石壁巍峨耸立。
眼前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千,滔滔江水何时才能平息?
趁着今朝的缘分,登上这高地,感受急促的天风。
存亡兴衰都在于此,英雄的事业又有谁能说得清?
在燕子矶头静静伫立,心中感到无比宽广。
只见沙鸥争相扑食,然而明月却总是圆缺不定。
感叹江山变化多少往来的人,多少轻易的分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潘静淑,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作者对长江的游览之际,感受到江水的浩渺与历史的深远,表达了对人生、兴亡的感慨。
《满江红·登燕子矶》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就以“槛外长江”引入,意象鲜明,令人感受到江水的浩瀚与蜿蜒。接着,诗人以“青眼茫茫”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尽感慨,似乎在问:这汹涌的江水何时才能平息?这里的“怒涛”不仅指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人世间的纷争与动荡。诗人借助燕子矶这一历史名胜,表达了对英雄业绩的思考与质疑,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
在后半部分,诗人自我反思,在燕子矶头静静伫立,心中感到空阔,似乎是一种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通过“沙鸥争扑鹿”的描写,诗人更是突出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最后以“江山几许往来人,多轻别”作结,表达了对人生聚散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邃,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青眼茫茫”中的“青眼”指什么?
a) 眼睛的颜色
b) 清澈的目光
c) 眼界宽广
诗中提到的“燕子矶”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变迁
c) 英雄业绩
“明月常圆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