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12
送杨山人归天台
李白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有位客人思念天台山,东行的路途一瞬而逝。
秋天的涛声落在浙江,沙滩在浦阳的月光下显得明亮。
如今游玩让我厌倦了楚地,昨夜梦中我已先回到越地。
不如尽情地举烛狂欢,何必在清晨时分启程。
我家小阮才俊,正在赤城边剖竹而歌。
许多诗人都受重视,官场的烛光却未曾照过我。
兴致引我登山履,情感催我泛海舟。
若石桥能跨越,我愿携手共弄云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诗写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他因友人杨山人归天台而作,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故土的思念,体现了李白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受。
《送杨山人归天台》是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体现了浓厚的友谊和不舍之情。开篇以“客有思天台”引入,表现出友人对故乡的思念,随即描绘浙江的秋涛和浦阳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接着,诗人流露出对游历的厌倦和梦境的渴望,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欢聚的时刻,李白鼓励朋友尽情欢庆,不必在清晨时分匆匆离去,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出了小阮贤的身影,他在山边剖竹吟唱,展现了诗人对同道之人的欣赏与仰慕。最后,李白通过“携手弄云烟”的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和对友谊的美好祝愿,整首诗在生动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中,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李白被誉为什么?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代哪个地方?
“且尽秉烛欢”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