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4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5:25
山前溪水涨潺潺,
山后云埋不见山。
不趁雨来耕水际,即穿云去卧山间。
在山前,溪水潺潺上涨;
在山后,云朵笼罩着,看不见山的轮廓。
如果不趁着雨来时在水边耕作,
那我就穿过云雾,去山间休息。
此诗虽不含明显的典故,但“穿云去卧”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景,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而闻名,提倡新法,推动社会变革。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峰。随着政治压力增大,他愈加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山前》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政治生活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通过“山前溪水涨潺潺”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而“山后云埋不见山”则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云雾笼罩下的山峦,似乎在隐喻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现实的逃避。
接下来的两句话则引导出诗人对于农耕生活的思考。“不趁雨来耕水际”表现出一种时机的重要性,强调了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一句“即穿云去卧山间”,不仅是对自然的直接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似乎希望能逃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山间的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唤起读者对自我和自然关系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潺潺”形容的是( )
A. 风声
B. 水声
C. 雨声
“不趁雨来耕水际”中的“水际”指的是( )
A. 山顶
B. 水边
C. 云端
诗人希望通过“穿云去卧山间”来表达什么?( )
A. 对于权力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山前》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时机的把握和生活的哲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