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3: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3:53:31
原文展示:
寄景孺提刑 文同 〔宋代〕 江由岩嶮地,万木与云齐。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 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 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流经过险峻的山岩,万木高耸直插云霄。停下马车在山中过夜,夜半时分思念家乡而啼哭。麝香的香气沾染在野草上,虎的足迹印在滑腻的春泥中。到达这里必须依靠酒来解愁,有谁能伸出手来帮助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文同在担任提刑官期间,因公务繁忙或旅途艰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担任提刑官期间,可能是在一次巡视或公务旅行中,面对险峻的山路和孤独的夜晚,产生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无奈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无奈。诗中“江由岩嶮地,万木与云齐”描绘了险峻的山路和参天的树木,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孤独的氛围。“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通过具体的自然细节,增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最后两句“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则表达了诗人对帮助和慰藉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感受,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万木与云齐”比喻了什么? A. 树木非常高大 B. 云朵非常低 C. 山岩非常险峻 答案:A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喜爱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到此须凭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渴望? A. 对酒的喜爱 B. 对帮助的渴望 C. 对休息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