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02
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雨洗清明万象鲜,
满城车马簇红筵。
恩荣虽得陪高会,
科禁惟忧犯列仙。
当醉不知开火日,
正贫那似看花年。
纵来恐被青娥笑,
未纳春风一宴钱。
在清明时节,雨水洗净了万物,万象焕然一新。满城的车马纷纷聚集在红色的宴席上。虽然我得到了恩宠和荣耀,能够参加高雅的聚会,但我仍然担心会触犯了科举的禁忌。醉酒后我不知时日的推移,正因为贫穷,无法像往年那样欣赏花开。一直以来,我都害怕被青娥嘲笑,因此我没有参与春天的宴席。
作者介绍: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希声,号醉吟先生,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高洁,常有隐逸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诗人参加宴会,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但内心却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既有得意之情,也有忧虑之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第后在寒食节期间参加宴会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雨洗清明万象鲜”的意象,营造出清新明朗的春日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却表达了对荣华的忧虑与无奈。
在“恩荣虽得陪高会”中,诗人虽得到了官场的荣耀,但他对名利的追求却伴随着对科举禁忌的担忧,显示出他对社会规则的敏感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接下来的“当醉不知开火日”,则暗示了他在欢愉中对时间流逝的无知,反映出一种对生活无奈的态度。
最后两句,“纵来恐被青娥笑,未纳春风一宴钱”,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因贫穷而无法享受春日宴席的遗憾。这既是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感慨,也反映出对社会地位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A. 春分前后
B. 夏至
C. 秋分
D. 清明节前后
诗人对自己的荣华富贵持什么态度?
A. 满足
B. 无奈
C. 自豪
D. 漠不关心
诗中提到的“青娥”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春天的花
C. 贫穷
D. 荣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