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8:2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8:28:57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车
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
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我追求在湖海中得乐的志向,不嫌弃那华丽的小渔具。
在月光下抛出鱼钩,惊起了滩涂上的鸟儿。
我的心在测量潭底的深度,手中轻轻摇动着波纹。
今天的平静波澜中,我又在哪里寻找那疾驰的渔车呢?
“钓车”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钓鱼的工具和方式,体现了诗人对渔猎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唐代诗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借助渔具表达人生哲理与情感。
皮日休(约835年-883年),唐代诗人,字岳,号青莲居士,晚号白云山人,擅长诗歌、散文,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怀,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借渔具描绘钓鱼的场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此诗以“钓车”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渔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追求。首联“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开篇即表明了诗人的志向和态度,强调即便是小巧华丽的渔具也能带来乐趣,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描绘了在月光下抛钩的场景,月光的映照与抛钩的声响交相辉映,惊动了滩涂上的鸟儿,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宁静夜晚的生机与活力。后两联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心将潭底测”与“手把波文袅”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水底世界的探索欲望,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渔获的渴望。最后一句“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渔车的寻找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平静的水面又让人感到一种渺小和无奈,反映了人与自然、生活理想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华輈”指的是什么?
A. 渔具
B. 船只
C. 食物
D. 书籍
诗人对“平波今渺渺”的理解是什么?
A. 渔获丰富
B. 生活渺小
C. 自然浩瀚
D. 情感缠绵
诗中的“月中抛一声”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夜晚的宁静
C. 渔获的期待
D. 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