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4
原文展示:
题象耳山寺 文同 〔宋代〕
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白话文翻译:
沿着曲折的山谷和岩石缠绕的道路,走到了尽头,隔着树林远远望见一座门通向深处。 溪流和山峦都在视野和听觉之外,而台殿却完全隐藏在怀抱之中。 佛阁在罘罳的映衬下明亮如海上的太阳,经幢上的璎珞在风中摇曳,发出天风般的声响。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又随着轻舟离去,珍重地向高僧请教如何解脱苦难和空虚。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象耳山寺的幽静景色,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游览象耳山寺时所作,通过对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象耳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幽静与神秘。首联写山路的曲折,引出山寺的隐秘;颔联以溪山与台殿的对比,突出了山寺的超然与内敛;颈联通过佛阁与经幢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庄严与神圣;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解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同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与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解脱的追求。通过山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转谷萦岩路始穷”描述了什么? A. 山路的曲折 B. 山路的尽头 C. 山路的平坦 D. 山路的宽阔
“溪山俱在见闻外”中的“见闻”指的是什么? A. 视觉和听觉 B. 触觉和嗅觉 C. 味觉和感觉 D. 直觉和感觉
诗中“像阁罘罳明海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