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9: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29:05
原文展示:
弄珠亭春望 文同 〔宋代〕 岸柳无毵毵,春醲物象酣。 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 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 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柳树不再垂下细长的枝条,春意浓郁,万物景象显得沉醉。 烟云在遥远的水边分开,船只聚集在回旋的潭水中。 上游有成千上万的鱼儿,沙滩上只有两三只熟睡的雁。 遥远的思念无法抑制,常常寄情于城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同在某个春日登高望远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登高远望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常常寄托于城南,可能是诗人心中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登高远望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中“岸柳无毵毵”一句,以柳树的形态变化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而“春醲物象酣”则进一步以春意的浓郁来描绘万物沉醉的景象。后两句通过对烟云、舟楫、鱼群和雁鸟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最后两句“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直接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常常寄托于城南,可能是诗人心中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人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诗人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岸柳无毵毵”中的“毵毵”形容的是什么? A. 柳枝细长下垂的样子 B. 柳枝粗壮的样子 C. 柳枝枯萎的样子 D. 柳枝茂密的样子
诗中“春醲物象酣”中的“酣”字赋予了什么以人的沉醉状态? A. 春天 B. 万物 C. 景象 D. 春意
诗中“遥怀无可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思念 D. 无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