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0: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6:45
渼陂霜落鱼可掩,
枯芡破盘蒲折剑。
巨斧敲冰已暗知,
长叉刺浪那容闪。
鲸孙蛟子谁复惜,
朱鬣金鳞漫如染。
邂逅相遭已失津,
偶然一掉犹思堑。
嗟君游宦久羊炙,
有似远行安野店。
得鱼未熟口流涎,
岂有哀矜自欺僭。
人生饱足百事已,美味那令一朝欠。
少年勿笑贪七箸,
老病行看费针砭。
羊生悬骨空自饥,
伯夷食菜有不赡。
清名惊世不益身,
何异饮醯徒醅酽。
在霜降的渼陂,鱼已隐没在水中;
枯萎的芡实破碎了盆,蒲草像剑一样被折断。
巨斧敲冰,我已然暗知其中的情景,
长叉捞鱼,波浪翻滚怎能轻易闪避。
鲸鱼和蛟龙的后代谁还会珍惜,
红鬣金鳞仿佛被染上了色彩。
相遇已经失去了港口的归宿,
偶然掉落的鱼钩仍让我思念那条深渊。
唉,朋友你在官场游历已久,像羊肉炙烤,
就像远行的人在野外小店歇息。
得鱼未熟已让人垂涎欲滴,
难道会因可怜而自欺欺人?
人生若能饱足百事已,
美味何须让一朝有所欠缺。
年轻人不要笑我贪吃七筷子,
老病之人却要看着支出如针砭。
羊虽有悬骨却空自饥饿,
伯夷吃菜却受不住生活的困窘。
清名在世上虽令人惊叹,
又有何益于自身,犹如饮醯却徒增苦涩。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州,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兄弟。苏辙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特别是在诗歌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辙与其兄苏轼在政治和文学上的交往与影响。诗中通过对鱼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追求与得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渼陂水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名利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开篇即用“霜落”营造出一幅寒冷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接着对鱼的描述,既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又暗含着人们对财富与美食的追逐。
诗中反复提到的“得鱼”象征着追求的目标,而“未熟口流涎”则揭示了人们对欲望的渴望。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清名的追求与其在生活中的无奈,尤其是“清名惊世不益身”的感慨,深刻反映了对名利的冷静思考。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苏辙作为士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兼具哲理与艺术美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追求与欲望,反映了人们在名利与内心平衡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清名与身世的反思。
诗中“渼陂”指的是:
A. 山峰
B. 水边的池塘
C. 森林
D. 沙漠
诗人对“清名”的态度是:
A. 认为清名很重要
B. 认为清名无益于身
C. 认为清名应该追求
D. 无所谓
“得鱼未熟口流涎”中“得鱼”象征:
A. 财富
B. 友情
C. 名声
D. 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