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24:52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我种下的春菜长时间没有生长,园中汲水的瓶罐乱七八糟。
菜薹和葵花还没出土,仆人们何时才能吃上热汤?
有人忙着应节而作,但我却怅然若失,恨不得来场甘霖好解渴。
在家闲暇无所事事,厌倦了漫长的日子,想要看看菜苗生长的模样。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共称“苏门四学士”。苏辙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诗词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该诗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关注。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诗中描绘了农作物生长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辛勤耕作与自然气候的感慨。
《种菜》通过描绘园中蔬菜的生长状况,表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关心以及对自然的感伤。开篇以“久种春蔬早不生”点出主旨,展现了辛勤耕作后的失落情绪。随着“园中汲水乱瓶罂”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幅忙碌却又杂乱的田园景象,传达了种植过程中的无奈。同时,接下来的“菘葵经火未出土”则加深了这种焦虑,期待着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交织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强有人功趋节令”,表现了农人们的努力,但因缺乏“甘雨”而感到困扰,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天公的不满。最后两句“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丰收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依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主要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丰收的渴望,表现了农业生活的辛苦与无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春蔬”指的是哪种植物?
A. 秋菜
B. 春天的蔬菜
C. 夏季水果
诗人对“甘雨”的渴望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对劳动的享受
B. 对自然的依赖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僮仆”指的是?
A. 农民
B. 朋友
C. 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