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28
馈岁
作者:苏辙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従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従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周公制定的乡土礼仪,没有什么是可以相互交流和借助的。用鼎中的肉来送给子思,烹煮的猪肉从阳光下出来。亲戚之间的交往随着身份高低而有所不同,哪里还会问小事与大事呢?自从这个礼仪衰退后,腊月时节连饥饿的梦都难以安睡。乡人们怀念古老的风俗,互相往来如四座齐全。东邻把东西送到西边的家,像蚂蚁一样不断往返。宁愿我自己不吃喝,也不想让你们有过错的指责。我们一起欢庆新春,面带愉快的笑容。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三人都以文学成就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礼仪与传统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怀念及对当下状况的忧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苏辙的《馈岁》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展现了对古代礼节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交往方式的探讨。诗中提到的“周公制乡礼”引领读者回顾那些古老而庄重的礼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礼节的缺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苏辙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人情冷漠现象的忧虑。
诗中描绘了乡人们的生活,他们互相往来、相互关心,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温暖和谐,而不应该仅仅依靠物质的交换。最后,“相従庆新春,颜色买愉和”一句,更是表明了即使在礼仪衰退的背景下,人们依然渴望团聚、渴望欢乐的心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人际关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苏辙的《馈岁》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古礼的怀念
b) 对现代生活的赞美
c)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a) 一位诗人
b) 古代的礼仪制定者
c) 一位政治家
“交亲随高低”中所表达的意思是?
a) 亲戚之间的关系与地位无关
b) 亲戚之间的关系与地位有关
c) 亲戚之间的关系是随意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