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48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
饮水寒难忍,谁言栢子甘。
你看潭北的寺庙,何必去减去潭南的美景呢?
不去这里还能止住心思,再来时却依旧不厌倦。
荒凉的环境加深了我的思乡之情,贫病的僧人让我感到羞愧。
饮水的寒冷难以忍受,谁说那栢子树的果实甘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诗中对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僧人境遇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士人的情怀与现实的对比。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苏东坡为兄弟。苏辙以其诗词、文章而闻名,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抒发个人情怀与社会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游子思乡之情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僧人清苦生活的同情。诗中通过对潭北寺的描绘,反映出他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潭北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君看潭北寺”引入,既是对友人的直接呼唤,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投射。诗中提到南潭的美景与北寺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环境的无奈。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诗人在表达对北寺的依恋和向往,尽管环境荒凉、条件艰苦,但内心的渴望与追求依旧未减,显示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这种对物质环境的忽视,反映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与人生观。
“饮水寒难忍,谁言栢子甘”,最后两句则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推向高潮,寒冷的水让人难以忍受,而对栢子甘甜的质疑则暗示了对生活真相的探寻。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与现实环境凝练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内心情感的探求,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潭北寺”与“潭南”有什么关系?
诗人对北寺的情感是什么?
“饮水寒难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怎样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