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7: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7:45:10
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
——苏辙
德盛诸杨族,贤宜伯父家。
周姜职苹藻,歜母事桑麻。
大邑移封近,阴堂去日赊。
空余镜奁在,时出旧笄珈。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伯母的哀悼。杨家的德行显赫,伯父家族贤良淑德。周、姜二氏的女子在家中从事手艺,曾为母亲操持桑麻。大邑迁移封地靠近,但阴间的日子却依然遥远。如今只剩下空旷的镜子和妆奁,偶尔可以看到她的旧发簪和耳饰。
诗中提到的“周姜”二家,表明了诗人对母亲的敬重和对其家族背景的追述。桑麻在古代常象征着平民的生活,表达了一种朴实的家庭情感。阴堂去日赊则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似乎说明了生命中对逝者的永恒记忆。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记录社会风貌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苏辙对伯母的哀悼中写成,反映了他对家族的情感和对亲情的珍视。在宋代,家族观念极为重要,诗人用此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开篇即提及杨族的盛德与伯父的贤良,将对逝者的追念与家族的荣耀紧密相连,体现出深厚的家族责任感。接着以“周姜职苹藻,歜母事桑麻”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暗示着逝者在世时的辛劳与奉献。最后两句则转向遗物的描写,空余的镜奁与旧笄珈,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难以弥补的空缺,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这首挽词不仅是对伯母的怀念,也是对家族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辙对亲情的细腻感受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家族传统和血缘关系的重视,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周姜”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空余镜奁在,时出旧笄珈”中的“旧笄珈”指的是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