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35
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苏辙
故国多贤俊,登科并弟兄。
重来旧游处,两见近题名。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
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
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
喜従元帅幕,官职渐峥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师道和杨寿祺的送别之情。作者回忆起故国中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科举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和他同年的朋友。重回旧地,看到两位朋友的名字在榜上,感慨万千。时光匆匆,岁月催人,回想起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到无比惊叹。孤独的车辕朝南而去,马儿又向西走去,象征着朋友们即将离去的旅程。峡中猿猴的哀鸣与归雁的鸣叫,传达了离别的愁苦。而最后,作者为朋友们在元帅的麾下逐渐升迁而感到高兴,期待他们的前途更加光明。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写景,常以个人感情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此诗作于苏辙与张师道、杨寿祺两位同年好友重聚之际,因其二人即将离去,故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依依惜别之情。
苏辙的《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朋友成就的赞美和离别的悲伤,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开篇即点明了故国人才辈出的背景,巧妙地引出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接着,重游旧地,看到好友名字的感慨,体现出对昔日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感叹岁月无情,暗示着人生的快速流转与无常。而“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则描绘了朋友们即将离开的场景,孤单的车辕和西行的马匹,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两句“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通过猿猴的哀鸣与归雁的鸣叫,传达出离别的愁苦之情。而结尾则转向朋友们在元帅麾下的前景,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的祝愿,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故国多贤俊”是指什么?
“孤辕已南向”中的“孤辕”象征什么?
诗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