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4:35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白居易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在这高远的碧空下,白昼仍然没有变短;
玲珑的晨曦照耀着楼阁,清脆的秋风像丝管般吹响。
张翰畅饮一杯,嵇康却整日懒散而不愿动。
在世俗中,心中常有忧愁,而在云外则能得到疏散。
病树被斧子砍伐,冥冥中的鸿雁被羁绁所断。
我愿和你们这些潇洒的二三子,永远做个悠闲的伴侣。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通俗易懂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白居易与友人共登高阁,共同欣赏秋晨的美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白居易已逐渐感受到官场的复杂与无奈,诗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高远的碧空和未短的白日,营造出了一种开阔而明朗的氛围。诗人在清晨的高阁中,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气息,耳边回荡着如丝的秋风乐声,心中难免涌起对友人的思念。张翰与嵇康的呼应,传达出对饮酒作乐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但又隐约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忧虑。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一句,诗人以对比手法,强调了世俗的烦恼与理想生活的差距。对“病木”和“冥鸿”的提及,更是将个人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以对友人共同逍遥的愿望作结,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虽然短小,却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忧虑与追求,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忧虑。通过友谊的纽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张翰”以什么著称?
A. 清高
B. 饮酒作乐
C. 隐居
“尘中足忧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烦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云外”象征什么?
A. 世俗烦恼
B. 理想生活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梳理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这首诗及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