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5:53:45
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
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
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夜半画刚纪,韵学兹权舆。
承袭一千载,灌莽成康衢。
韩公颇好古,枉啜六经腴。
放者骋游骑,敛者如辕驹。
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
有宋盛文藻,才老信狂夫。
陈生兴晚明,秉烛照幽墟。
胜广驱除毕,沛下风云趋。
圣清造元音,昆山一鸿儒。
中天悬日月,堂堂烛五书。
上追召陵叟,千载若合符。
斯文有正轨,来者何于于。
江戴扬其波,段孔入其郛。
苗髯最晚出,汇为众说都。
精思屈鬼膝,高论揖唐虞。
鬻熊皎入梦,新火耀天枢。
神光不可熄,长夜一镫孤。
风雪交四壁,焚膏校残书。
人谓髯何惫,髯谓吾自误。
自我与髯友,大海礼间鸥。
时洗筝笛耳,一听秦青讴。
物外有真知,肝鬲助歌歈。
爱髯不忍别,作诗写区区。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53:45
题苗先麓寒镫订韵图
作者: 曾国藩
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
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
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夜半画刚纪,韵学兹权舆。
承袭一千载,灌莽成康衢。
韩公颇好古,枉啜六经腴。
放者骋游骑,敛者如辕驹。
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
有宋盛文藻,才老信狂夫。
陈生兴晚明,秉烛照幽墟。
胜广驱除毕,沛下风云趋。
圣清造元音,昆山一鸿儒。
中天悬日月,堂堂烛五书。
上追召陵叟,千载若合符。
斯文有正轨,来者何于于。
江戴扬其波,段孔入其郛。
苗髯最晚出,汇为众说都。
精思屈鬼膝,高论揖唐虞。
鬻熊皎入梦,新火耀天枢。
神光不可熄,长夜一镫孤。
风雪交四壁,焚膏校残书。
人谓髯何惫,髯谓吾自误。
自我与髯友,大海礼间鸥。
时洗筝笛耳,一听秦青讴。
物外有真知,肝鬲助歌歈。
爱髯不忍别,作诗写区区。
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思考与怀念。诗人指出,古典文学的辉煌已经消逝,正音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混淆。尽管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复兴古音古韵,但文化的传承却显得困难重重。诗中提到,历史上有宋代的文采和晚明的陈生都曾有过辉煌,而如今的境遇却令人感叹。诗人借用历史人物与事件,提醒后人要珍视文化的正统与传承。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文化追求中的孤独与坚持,虽然外界环境艰难如风雪交加,但仍然在努力焚膏继晷校对残书,寻求真知。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致力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时,曾国藩身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感受到古典文化的衰落与现代思想的冲击,因此写下此诗以表心声。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传统的珍视。全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与历史人物,使得内容丰富而有深度。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怀念,还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刻思考。
在诗中,曾国藩以“夜半画刚纪”描绘出一种夜深人静时对文化的沉思,体现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执着追求。尽管外界环境如风雪交加,诗人仍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焚膏继晷,力求在文化的长河中找到真正的光芒。
此外,诗中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韩愈、陈生等,既是对前贤的致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代文人的期待与失落。通过这些对比,曾国藩不仅在寻找文化的根基,也在探讨自我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表现出一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感慨,表达了曾国藩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并在时代变迁中寻求文化的根基和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曾国藩在诗中提到的“韩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夜半画刚纪”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夜一镫孤”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