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别杨同州后却寄》

时间: 2025-08-04 04:29:28

诗句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4:29:28

原文展示:

别杨同州后却寄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白话文翻译:

在潘驿桥南与朋友喝醉后分别,在下邽村北清醒时归来。春风是否怪我呢?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纷纷扑面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潘驿:指潘驿桥,是一处地名。
  • 醉中别:在喝醉的时候告别。
  • 醒时归:清醒时回家。
  • 春风怪我君知否:春风是否在怪我,你知道吗?
  • 榆叶杨花: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

典故解析:

  •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描写友人分别后对春天的感慨,展现出离别的惆怅和春日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别杨同州后却寄》写于白居易与友人分别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惆怅。这一时期,白居易的生活经历了多次变故,情感丰富而细腻,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别杨同州后却寄》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心境。首句“潘驿桥南醉中别”通过具体的地名和场景设置,营造了一种醉酒后的情境,暗示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接着“下邽村北醒时归”则表现出一种清醒后的现实感,离别的瞬间似乎在醉意中被模糊了,但醒来后又感到分离的真实与痛苦。

“春风怪我君知否”一句中,诗人似乎在与春风对话,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让他想起了友人,而春风是否在怪他则表现出一种自责与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榆叶杨花扑面飞”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榆叶和杨花的飞扬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传递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春天的热爱,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潘驿桥南醉中别:在潘驿桥南,醉酒之中与友人告别,展现出离别时的恍惚。
  2. 下邽村北醒时归:在下邽村北,清醒时回家的情景,暗示离别后的孤独与反思。
  3. 春风怪我君知否:春风是否在责怪我?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离别的自责。
  4. 榆叶杨花扑面飞: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飞舞而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愁的缠绕。

修辞手法:

  • 拟人:春风是否在怪我,赋予春风以人类情感,使自然与人心相联。
  • 意象:榆叶和杨花成为思念和离愁的象征,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春天中感受到的生命力与无常,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潘驿桥:象征离别的地点。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也带来了思念。
  • 榆叶与杨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愁的滋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与朋友告别?

    • A. 下邽村
    • B. 潘驿桥
    • C. 榆树下
  2.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杨花和榆叶
    • B. 蔷薇和桃花
    • C. 柳树和梅花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忘却
    • B. 思念
    • C. 责怪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别杨同州后却寄》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壮阔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登虎溪阁 古意 其四 新治圃成 遣怀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 其一 忆南湖(二首) 夜至瓜洲 古意 其九 沙边 舟次上海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缺 逞工炫巧 不世 戍役 包含困的成语 山字旁的字 发凡 包含挑的成语 说好嫌歹 两点水的字 盈开头的成语 半面妆 折文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昧幽 巳字旁的字 包含捡的词语有哪些 游翔 悲痛欲绝 包含权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