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9: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9:01:32
原文展示:
舟次上海县 海上惊风乱鹤飞,千村霜露亦霏霏。 清砧自是逢秋起,白骨何由远道归。 戈甲只残蝼蚁命,江山终属虎狼威。 自怜此日身将老,况复中宵泪满衣。 孟阳曰可谓气骨高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海面上狂风骤起,惊得群鹤乱飞,无数村庄被霜露覆盖,显得朦胧而凄凉。 秋天的到来自然引发了敲打砧板的声音,但那些战死沙场的白骨,又怎能从遥远的战场归来? 战争留下的只是蝼蚁般的生命,而江山最终还是属于那些虎狼般的强权。 我自怜自己日渐衰老,更不用说夜半时分泪水浸湿了衣襟。 孟阳评论说这首诗气骨高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经过上海县时所作,表达了对战乱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袁凯旅途中,目睹了战乱后的景象,感慨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从而抒发了对战死者无法归家的哀思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悲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惊风、千村霜露的凄凉景象,以及清砧声、白骨无法归家的哀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戈甲只残蝼蚁命,江山终属虎狼威”一句,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强权者的威势。最后两句“自怜此日身将老,况复中宵泪满衣”,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悲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妙的气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乱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战死者无法归家的哀思,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悲叹。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强权者的威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海上惊风乱鹤飞”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平静的海面 B. 动荡不安的海面 C. 美丽的海面 答案:B
诗中“白骨何由远道归”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死者的赞美 B. 对战死者的哀思 C. 对战死者的愤怒 答案:B
诗中“戈甲只残蝼蚁命”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江山终属虎狼威”一句,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社会的动荡不安 C. 社会的繁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