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8:44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流水映照着红色的栏杆,浮萍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谁能看到栏杆上的人呢?他默默无言地看着水面上的浮萍飘荡。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受到家庭背景、政治风波、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身处困境的他常常借诗歌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在这种环境下,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五 曲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沉思。诗中,流水的清澈与朱栏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浮萍在水面上漂浮,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苏轼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诗中“谁见槛上人”一句,反映了诗人在社会与自然中孤独的处境。他像那漂浮的浮萍,无依无靠,默默观物,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显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在于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独处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朱栏”指的是什么?
诗中“浮萍”象征着什么?
诗人通过“无言观物泛”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