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1:24
槐
苏轼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我想起我初来时,草木已经开始枯萎。
高大的槐树虽然已经经历了秋天,
但是晚蝉仍然依附在树叶上。
我在这里停留了多久,离离散散的豆荚可见。
栖息的乌鸦在寒冷中不肯离去,
它们哀鸣着,啄食着积雪。
破巢的乌鸦带着空荡荡的树枝,
稀疏的影子挂在残月之上。
难道没有两只翅膀和羽毛吗?
只伴随我在这愁苦中绝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高槐”指的是高大的槐树,象征着坚韧和长久;“晚蝉”则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无常;“栖鸦寒不去”描绘了孤独的感觉,亦可引申为人对过往的留恋。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华横溢,深受帝王宠爱,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其诗词风格雄浑奔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槐》创作于苏轼贬谪期间,诗人身处逆境,常常感怀往日的繁华与眼前的凋零,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切思考。
《槐》是苏轼在秋冬交替之际写的诗,诗中流露出浓厚的怀旧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头的“忆我初来时”便唤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诗人通过对草木衰败的描写,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高槐树在秋天的寂静中依然有晚蝉栖息,象征着在困境中仍有生机的一面。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使用“淹留未云几”,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迷茫与不安。栖鸦与寒冷的结合,则展现了孤独和无助,乌鸦的哀鸣更是增添了一层悲凉的气氛。破巢的意象更是加重了失落感,空枝与残月交相辉映,形成了对比,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情感上深沉复杂,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同时,诗中细腻的描写和浓郁的情感,使人不禁感同身受,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孤独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深刻的生命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晚蝉”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生命的坚持
C. 生命的繁荣
诗中栖息的乌鸦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但苏轼更多地侧重于自然与生命的结合,李白则在孤独中寻找酒的慰藉,体现不同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