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时间: 2025-05-15 11:00:12

诗句

野坐分苔席, ——李益

  山行绕菊丛。

——韦执中   云衣惹不破, ——诸葛觉

秋色望来空。

——贾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1:00:12

原文展示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李益 〔唐代〕

野坐分苔席,李益山行绕菊丛。韦执中云衣惹不破,诸葛觉秋色望来空。贾岛

白话文翻译

在山野中坐下,分开苔藓做席子,李益在山中漫行,绕过菊花丛。韦执中那件云衣不会轻易被撕破,而诸葛亮在秋色中仰望,觉得一切都显得空荡荡的。

注释

  • 苔席:用苔藓编织而成的席子,象征自然和简朴。
  • 李益: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韦执中:指韦应物,唐代诗人,云衣指代他的衣服。
  •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常被描绘为智慧的象征。
  •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通常给人以苍凉、萧瑟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梦符,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个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益在南山游历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诗中“野坐分苔席”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野外的宁静与安逸,体现了一种自然的恬淡。接下来的“李益山行绕菊丛”则转向对花卉的描写,菊花常被视为高洁和独立的象征,暗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韦执中云衣惹不破”一句,通过韦应物的衣着隐喻诗人的坚持与不屈,而“诸葛觉秋色望来空”则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秋天的景色往往给人以深思的空间,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细腻,情感上深沉而悠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坐分苔席”:在山野中坐下,用苔藓分开做席子,展现了自然的恬静。
  2. “李益山行绕菊丛”:李益在山中游走,围绕着菊花丛,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状态。
  3. “韦执中云衣惹不破”:韦应物的衣服不容易被撕破,象征着坚韧与守护。
  4. “诸葛觉秋色望来空”:诸葛亮在秋天的景色中感到一片空旷,暗示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席”比喻自然的宁静。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
  • 拟人:诸葛亮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孤独感与理想追求,体现了唐诗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代表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的精神。
  • 云衣:象征修身养性与不屈的精神。
  • 秋色:寓意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益在诗中与哪种花卉相关? A. 玫瑰
    B. 菊花
    C. 梅花
    D. 荷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韦执中”是指__

  3. 判断题:诗中的“秋色”表现了对自然的宁静感。
    对 / 错

答案:

  1. B
  2. 韦应物
  3. 错(表现的是孤独与深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益的诗与王维《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李益更强调人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融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庚辰秋暮,道始舜斋招同瓶斋太姻丈会饮炙肆,即席纪事 减字木兰花 题广陵宗定九小影 减字木兰花 宿南馆陶,是夕有梦不记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自题词卷,时有入都意 减字木兰花(公弼侄初授官,以此劝酒) 减字木兰花 元夕月晕 减字木兰花 其一 乾坤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送敖秋官贵之 减字木兰花 其一 羁所七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赐田 反犬旁的字 来踪去路 荣惧 丝毫不爽 口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心字底的字 神莹 节节败退 马援据鞍 鸦飞鹊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步如风 白发婆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