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5:00
啼鹃
作者:史弥宁(宋代)
点检园禽谁口多,
错嫌百舌逞喽罗。
春归怪见难留驻,
撺掇元来却是他。
这首诗表达了对繁多鸟鸣的困扰,尤其是杜鹃的啼叫。诗人感慨,虽然园中鸟儿众多,但总是觉得那些啼叫声过于喧闹,尤其是杜鹃的叫声令人厌烦。春天来了,却发现这种叫声更难以忍受,实际上这种烦恼是自己心中所致。
史弥宁,字子约,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追求诗歌的情趣和意境。他在诗坛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受到广泛赞誉。
《啼鹃》创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写园中的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中烦恼的反思。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过多的鸟鸣而感到烦躁,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啼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音响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通过“点检园禽谁口多”引出主题,直观地描绘了园中鸟儿的啼叫。这一句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心境的暗示,显示出诗人对喧嚣生活的不满和期望宁静的内心世界。
接着,诗人用“错嫌百舌逞喽罗”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喧闹的鸟声,仿佛它们在相互竞争,争先恐后地传递各自的信息。这里的“百舌”不只是鸟的声音,更隐喻了生活中各种纷扰的声音,这种多样性反而让人感到疲惫。
而后两句“春归怪见难留驻,撺掇元来却是他”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无奈。春天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但在这种美好之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表面上的美好隐藏着内心的烦恼。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人们在幸福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焦虑与困惑。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宋代诗人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
全诗通过描写鸟鸣与春天的矛盾,探讨了人在美好自然中可能产生的烦恼与困惑。诗人希望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百舌”指的是:
A. 忍受的痛苦
B. 鸟类的多嘴
C. 诗人的独白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__。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非常愉悦。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