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46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此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僮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兴廉村净行院的住宿体验。诗人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看到佛教寺院如同鸡窝般简单。忽然在榕树林中,看到飞架的长廊。院子里有一口清澈的井,可以洗净我脚上的泥土。高堂上铺着新磨的砖石,窗户的形状如同角形的圭。躺下就能安然入睡,呼吸如同虹霓般轻快。仆人不愿离去,我因此拖延了很久。清晨我登上一叶小舟,满怀醉意游荡在十里溪上。醒来时却不知身处何地,回家的路越发迷茫。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他在官场经历了不少波折,常常借游历来抒发心中的不满与孤独。此诗呈现了他在乡村的宁静与内心的迷茫,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图,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虽有对荒凉环境的描写,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开篇即以“荒凉海南北”引出全局,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环境,接着通过“榕林”、“冽碧井”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睡眠和醒来的描写,表现出在自然中找寻内心安宁的渴望,但醒来后又感到迷茫,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复杂。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安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迷茫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思考。整体基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选择题: 诗人所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乡村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湖边
填空题: 诗中提到“鼻息如__”,形容呼吸轻快。
判断题: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