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8: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8:01:18
原文展示:
匈奴未灭敢言家,百里行犹九十赊。怕有旁人说长短,风云气尽爱春华。
白话文翻译:
匈奴尚未被消灭,怎敢谈论家事?即使走了百里路,也感觉像走了九十里一样遥远。担心旁人议论是非,风云变幻的气概已尽,现在只爱春天的繁华。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时代变革和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梁启超在国家危难之际,个人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压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复杂情感。首句“匈奴未灭敢言家”直接引用历史典故,强调了国家大事的重要性,暗示个人情感的牺牲。第二句“百里行犹九十赊”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事情接近完成但仍未完成的焦虑感。第三句“怕有旁人说长短”反映了作者对他人评价的担忧,而最后一句“风云气尽爱春华”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英雄气概的消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体现了梁启超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在国家危难之际,个人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匈奴未灭敢言家”引用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A. 霍去病 B. 岳飞 C. 文天祥 D. 诸葛亮
“百里行犹九十赊”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风云气尽爱春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B. 对个人情感的压抑 C.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D. 对他人评价的担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