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56:09
原文展示:
怜余结习销难尽,絮影禅心不自由。昨夜梦中礼天女,散花来去著心头。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的执念难以消尽,如同飘絮的影子,禅定的心境也不自由。昨夜梦中我向天女行礼,她散花的身影在我心头来去徘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的诗歌创作多反映其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纪事二十四首》,是梁启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执念和对禅定心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梦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怜余结习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长期执念的无奈,这种执念如同难以消散的飘絮,始终萦绕在心头。次句“絮影禅心不自由”进一步以禅心为对比,展现了作者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仍然受到执念的束缚。后两句“昨夜梦中礼天女,散花来去著心头”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天女散花的形象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而这种美好在梦中来去,始终停留在作者的心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和追求,展现了内心的执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絮影”比喻的是什么? A. 执念的飘忽不定 B. 禅心的平静 C. 天女的美丽 D. 散花的纯洁
诗中“禅心不自由”表达了什么? A. 禅心无法平静 B. 禅心受到执念的束缚 C. 禅心自由自在 D. 禅心与执念无关
诗中“昨夜梦中礼天女”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现实的美好 B. 梦境的美好 C. 禅心的平静 D. 执念的消散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