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24
赠上封诸老
夜宿上封寺,翛然尘虑清。
月明残雪里,泉溜隔窗声。
楮衲今如许,绨袍那复情。
炉红虚室暖,聊得话平生。
我在上封寺过夜,心中烦恼已然清净。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残雪,窗外传来泉水流淌的声音。
如今的我身穿粗布衣服,那些华丽的绸袍又有何意义呢?
炉火映照着空荡的室内温暖,我和你聊聊平生的经历。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教育家。他是儒学的重要代表之一,提倡“格物致知”,强调理性和道德修养。朱熹的诗风平实,常蕴含哲理。
此诗创作于朱熹晚年时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心态。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清静相互映衬,反映了他人生哲学的追求。
《赠上封诸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示了诗人在夜宿寺庙时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夜宿上封寺,翛然尘虑清”,通过描绘夜宿的环境,传达出一种舒畅的心境,仿佛与世隔绝,尘世的烦恼也随之消散。接着,“月明残雪里,泉溜隔窗声”,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气氛。明亮的月光、残存的雪和窗外的泉水声,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传递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生活态度。
“楮衲今如许,绨袍那复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粗布衣服的平实与华丽绸袍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感慨,真正的情感和内心的满足并不在于外在的衣着,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最后两句“炉红虚室暖,聊得话平生”,不仅强调了诗人的归属感和温暖感,也表明了他愿意与友人分享心声的愿望。这种平易近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场景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体现了朱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上封寺”指的是哪里?
诗人提到的“绨袍”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