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6:54
仰止平生旧,今年得得来。
举头天一握,倚杖雪千堆。
讲道心如渴,哦诗思涌雷。
出山遗语在,归骑莫徘徊。
我仰望着平生的旧事,今年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成果。
抬起头来,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手杖依靠在积雪上,像是堆积了千堆雪。
讲道时心中如渴,吟诗时思绪如雷鸣般涌动。
出山时留有遗言,归去时不必再徘徊。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和学术方面。
《和择之韵》创作于朱熹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仰止平生旧,今年得得来”表达了对过往成就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句“举头天一握,倚杖雪千堆”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岁月的沉淀与人生的无常。通过“天一握”和“雪千堆”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讲道心如渴,哦诗思涌雷”中,诗人通过比喻描绘了自己对于道理和诗歌创作的渴望,展现了他对内心追求的执着。最后两句“出山遗语在,归骑莫徘徊”则传达出一种告别与归宿的情感,呼应了诗的主题,展现出一种追求理想而不迷失于现实的精神。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展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展开,强调在经历过往后,坚定向前的决心与勇气。
诗中“仰止平生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讲道心如渴”中“渴”字体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归骑莫徘徊”表达了什么?
可以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不同处理方式。朱熹强调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坚定,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自然生活的归隐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