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5:30
夙驾安仁道,行行得自娱。
荒山围野阔,远树出林孤。
景晦长烟合,天寒碧草枯。
归心怀往路,极目向平芜。
清晨我骑马走在安仁的路上,行走之中感到自得其乐。
荒山四周空旷辽阔,远处的树木独自从林中探出。
景色昏暗,长长的烟雾缭绕,天寒地冻,碧绿的草也枯萎了。
心中怀着归家的思绪,极目远望,看到平坦的田野。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福建建阳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教育家。他是“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主张“格物致知”,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作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安仁晓行》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朱熹的理学思想逐渐成熟之时,社会动荡和士人阶层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使得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沉思。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独自骑行于荒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自我娱乐与宁静的心境。
朱熹的《安仁晓行》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色展现内心情感的佳作。开篇“夙驾安仁道,行行得自娱”,直接点出诗人早晨骑马出行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情。接下来的“荒山围野阔,远树出林孤”描绘了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象,荒山、野外、孤树等意象相互映衬,体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景晦长烟合,天寒碧草枯”则转而描绘了天气的寒冷与景色的凋零,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寂之感。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的自然变化,不仅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最后的“归心怀往路,极目向平芜”则传递出一种思乡情怀,诗人心中对归去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怀念,使得全诗在宁静中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远眺”与“归心”的双重情感,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内心的交融,使得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哲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归乡的思念。通过对清晨行走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富有哲理性。
诗人骑马行走在何处?
诗中提到的天气状况是?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