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29
和孙莘老游龙洞寄孙傅师
苇萧传火度冥冥,作入清都醉魄醒。
草隐月崖垂风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锺碧,门外天横数尺青。
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在幽暗的夜里,苇草和萧声传来,似乎点燃了某种灵感,仿佛进入了清都,醉了又清醒。
草丛隐匿在月光照耀的崖壁上,风带着细腻的气息拂过,龙洞中弥漫着龙的腥味。
洞壁间的泉水盛满了千锺的碧绿,门外的天空横亘着数尺的青色。
我更想借着拐杖停留片刻,却又怀疑早市的喧嚣已经过去了千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词人,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秦观游历龙洞时,透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这一时期的秦观,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和个人的挫折,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这首诗通过对龙洞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开篇以“苇萧传火度冥冥”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个幽暗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灵感,并借此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接着,诗中描绘了“草隐月崖垂风尾”,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微妙之处。风的细腻与草的隐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世事难以捉摸的特性。在“风生阴穴带龙腥”一句中,龙的腥味不仅渗透了神秘感,还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天空的辽阔,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喧嚣的淡泊,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与变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苇萧传火”的含义是什么?
“草隐月崖”中“月崖”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