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6: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6:40:28
去日谷栖田,来时草履屋。
岁功已告成,农事应休沐。
侵晨度陌阡,翻犁听叱犊。
偶问田间人,胡为日驰逐。
答言霜降逾,播谷兼种菽。
天时不可留,人工应求速。
逸居虽足思,妻子安所畜。
吾侪终岁劳,有秋便云福。
我闻语未终,私心如转轴。
力穑如此勤,犹恐缺饘粥。
念彼城市民,坐饱太仓粟。
彼虽前生缘,酖毒已暗伏。
试看转瞬间,饥饿满沟渎。
过去的日子里,谷地里栖息着田野,今天回来的时候却只见草履和房屋。
一年辛勤的耕作已经完结,农事应当休息和沐浴了。
清晨踏过田埂,翻开犁头听见牛的叫声。
偶然问田间的农人,为什么白天还要赶忙忙碌。
他回答说霜降时节已过,正在播种谷物和豆类。
天时是无法停留的,农人应当加快速度。
即使在安逸的生活中也要思虑,妻子和孩子们又如何生活呢?
我们辛劳一年,只希望在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我听他的话还未说完,心中暗自思忖。
如此勤奋耕作,仍然担心缺乏粥饭。
想起那些城市的居民,坐享丰盈的仓库粮食。
他们虽然有前生的缘分,却暗藏着致命的危机。
看看转瞬之间,饥饿便充斥着沟渠和田野。
丁宝桢(1820年-1891年),字伯恭,号惟庵,晚号兰亭山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清代末期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尤其以其治理西南边疆的成就而著称。丁宝桢的诗风清晰明快,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丁宝桢担任都江堰地方官时,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与城市居民的富足生活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强烈对比。诗中开头描绘了农田的宁静与平和,接着转入对农人忙碌的询问,展现了农人在季节变换中不断追赶的紧迫感。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细腻地表达了农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目光转向城市的生活,指出城市居民享受着丰盈的粮食,却暗藏着危机,表现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描绘农村劳动的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对未来的焦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深邃的社会批判意识。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勤与城市居民的富足之间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传达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霜降”代表什么季节的变化?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农人与城市居民的对比?
“逸居虽足思,妻子安所畜”这句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