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41
梦扬州
作者: 顾随
旅魂惊,酿浅寒,霜叶凋零。
燕子尽归,寂寞无聊閒庭。
夕阳西下星星暗,甚处寻,花底飞萤?
重阳后,征鸿远,只馀潮落潮生。
山下林边眼明,看蝶采黄花,弱体轻盈。
过往戏嬉,更有娇红蜻蜓。
半宵风送无情雨。问怎生消受凄清?
应只有穷途伴侣,衰草虫呜。
旅行的灵魂被惊醒,感受到一丝寒意,霜叶已然凋零。
燕子都已归去,闲庭寂寞而无聊。
夕阳西下,星星渐暗,我在何处寻觅,花底下的萤火虫?
重阳过后,鸿雁已远,只剩下潮起潮落。
山下林边的视野清晰,看见蝴蝶在采摘黄花,身姿轻盈。
路过的人们嬉戏打闹,还有娇艳的红蜻蜓。
半夜的风送来了无情的雨。问我该如何承受这样的凄清?
也许只有在穷途中的伴侣,衰草和虫鸣陪伴我。
顾随(1887-1956),字子云,江苏南通人,近现代诗人,作家,学者。顾随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风格清新而深邃,擅长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
《梦扬州》创作于顾随的旅游经历中,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梦扬州》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篇即以“旅魂惊,酿浅寒”引入,仿佛在提醒人们,旅途的结束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未知。而接下来的“燕子尽归,寂寞无聊閒庭”则更是清晰地描绘出一种失落感,闲庭的寂静正映衬着诗人的孤独。
夕阳与星星的暗淡相继描绘出日夜交替的冷清,诗人在问“甚处寻,花底飞萤”时,实际上是在探寻内心深处的那份温暖与光亮。重阳节后,鸿雁飞远,潮起潮落,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愈发明显。
最后两句“应只有穷途伴侣,衰草虫呜”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衰草与虫鸣象征着孤独和凋零,似乎在表达即使在无情的环境中,也只能依靠微弱的陪伴来渡过孤独的时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考究,通过“霜叶”、“夕阳”、“萤火虫”等自然元素,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同时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梦扬州》的主题深刻而复杂,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陪伴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霜叶”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蓬勃
B. 生命的脆弱
C. 生活的丰富
D. 自然的美丽
判断题:诗人对旅行中的孤独感到无奈。
A. 正确
B. 错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重阳后,征鸿远”暗示了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