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55:46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
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
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馀。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符离道士晨兴际,华岳先生尸解馀。
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酒酿造是因为我好客,黄金散尽是为了收集书籍。西蜀的和仲听闻我的诗韵而接续作了三首,东老沈氏自称是我的朋友。湖州的人因此以他为名,他的儿子也写了诗,值得一看。世俗的人怎么能知道贫穷是病,神仙却可以在道理上有所学习。人们只知道白酒可以留住佳客,却不问黄公寻找素书的事。符离的道士在晨兴时分,华岳的先生已经身死。忽然看到黄庭的丹篆句,仍然流传着青纸上的小朱书。凄凉的雨露三年之后,仿佛尘埃和数字的余音。最后提到用石榴皮来缘底事,中书君难道不也是中书吗?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情感真挚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与朋友沈氏饮酒作诗的场合,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苏轼的《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饮酒作诗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即以“白酒酿来因好客”引入,显示出诗人乐于招待朋友的性格,而“黄金散尽为收书”则反映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接着,诗中提到的西蜀和仲,展现了文学交流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敬仰与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苏轼借用神仙、道士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知识、友谊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结尾处提及的“榴皮”,不仅是用来饮酒的材料,更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才华与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苏轼的“白酒酿来因好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世俗何知贫是病”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这首诗与杜甫的《饮中八首》进行对比,杜甫在诗中同样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常常夹杂着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忧虑。苏轼则更为洒脱,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