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2:45
静夜有舟下,中流闻橹声。
隔窗灯已暗,卷帽月微明。
渐向寒湾远,遥应宿枕惊。
客心何苦急,曾是不缘名。
在宁静的夜晚,有一只小船在水中行驶,耳边传来橹声。隔着窗户,灯光已经熄灭,月光微弱地洒在屋子里。小船渐渐向寒冷的湾口驶去,远远的传来了我惊醒的梦。作为旅客的我,何必如此焦急,原来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诗作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优雅,常有寄情于景的特点。他深受王维、孟浩然的影响,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闻橹》创作于夜晚,可能是梅尧臣在旅途中,独自一人时的感受,体现了他对孤独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情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首诗在安静的夜晚中,描绘了旅船行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橹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开头两句“静夜有舟下,中流闻橹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动感的意境之中。随着船的移动,诗人感受到内心的波动,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隔窗灯已暗,卷帽月微明”,这两句通过窗外微弱的光线与船只的运动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渐向寒湾远,遥应宿枕惊”,则展现出诗人对梦境的惊醒,进一步渲染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最后两句“客心何苦急,曾是不缘名”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思想:人生不必为名利而急躁,放下对名利的执着,更能体会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种超脱的情怀让人深思,反映了诗人在旅行中的哲思与感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更加重要。它反映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隔窗灯已暗”中的“灯”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灯光
D. 星星
“客心何苦急”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焦虑
B. 平静
C. 无奈
D. 喜悦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享受生活
C. 超然于名利
D. 思念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闻橹》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梅尧臣强调了孤独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心灵的和谐。两者风格相近,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思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梅尧臣的《闻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