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30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夜晚我停船在鹦鹉洲,江面上的月光在秋夜里显得格外明澈。
邻船上有个歌者,他唱的词让人感到心痛难忍。
歌声停歇后,她又开始哭泣,哭声不断哽咽。
我寻声望去,看到她是一位面容如雪的女子。
她独自倚靠在帆桅旁,身姿优雅,约莫十七八岁。
她的泪水如同珍珠一般,双双落在明月之下。
我忍不住问:“请问这是谁家的女子,为什么歌声和泪水如此凄切?”
一问一泪浸湿衣襟,她低下头来却始终不肯说。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泪如真珠”的比喻和“颜如雪”的形象传达了失落与忧伤的情感,这些意象在古诗中常见,体现了女性的柔弱与悲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悟及自然景观。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常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在此背景下,他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歌者的悲情,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
《夜闻歌者》以夜晚的江面作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诗人在夜泊时听到邻船歌者的歌声,歌词带着忧愁,歌声过后又是泪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女子的形象清晰而动人,她的美丽与悲伤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怜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脆弱。尤其是“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一句,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深刻反映了女子的痛苦与无助。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高超的诗歌技巧,也深刻反映了他对人情世态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惋惜。通过对歌者的描写,白居易传达了人生中的孤独与悲伤,使得整首诗散发出深深的愁绪。
诗中“夜泪如真珠”的比喻意指什么?
诗中的女子年龄大约是: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女子的怜惜?
白居易的《夜闻歌者》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感,但白居易更注重通过人物的情感传达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由与人生的思索。